- 三转法轮 → 三轉法輪
- ﹝出法華文句﹞ 三轉法輪者, 以苦集滅道四諦之法, 三番而說, 名為三轉。 世間車輪, 則有摧碾之用; 佛之說法, 則能摧碾眾生一切惑業, 故名轉法輪也。 〔一、 示轉〕, 示即指示, 如云此是苦, 此是集, 此是滅, 此是道, 是名示轉。 (苦者, 生死逼迫之苦也; 集者, 積集煩惱惑業也; 道者, 戒定慧之道也; 滅者, 涅槃寂滅之樂也。 ) 〔二、 勸轉〕, 勸, 即勸勉也。 如云此是苦, 汝應知; 此是集, 汝應斷; 此是滅, 汝應證; 此是道, 汝應修; 是名勸轉。 〔三、 證轉〕, 證, 驗也。 謂引己所證, 以驗之也。 如云此是苦, 我已知, 不復更知; 此是集, 我已斷, 不復更斷; 此是滅, 我已證, 不復更證; 此是道, 我已修, 不復更修, 是名證轉。
* * *1.簡稱三法輪。 見三法輪條。 2.佛成道後, 首在鹿野宛, 說四諦法, 度五比丘, 是為初轉法輪。 嗣後又復重說三次, 故亦稱三轉法輪。 三轉的不同處是: 一、 示轉, 佛對利根者說: 此是苦, 逼迫性; 此是集, 招感性; 此見滅, 可證性; 此是道, 可修性, 使其一聞即悟。 二、 勸轉, 佛對中根者說: 此是苦, 汝應知; 此是集, 汝應斷; 此是滅, 汝應證; 此是道, 汝應修, 使其信受奉行。 三、 證轉, 佛恐鈍根人, 仍不能信解, 於是便引己為證, 以明非虛, 即: 此是苦, 我已知; 此是集, 我已斷; 此是滅, 我已證; 此是道, 我已修, 使其破除疑慮。 茲列表說明如下: ==== ┌初轉 示相: 此是苦, 逼迫性 ┐ ┌苦諦─苦果─┤次轉 勸修: 此是苦, 汝應知 │ │ └三轉 作證: 此是苦, 我已知 │ │ ┌初轉 示相: 此是集, 招感性 │ 三 │集諦─苦因─┤次轉 勸修: 此是集, 汝應斷 │ 三 轉 │ └三轉 作證: 此是集, 我已斷 │ 又 轉 四 ─┤ ┌初轉 示相: 此是滅, 可證性 ├─ 十 聖 │滅諦─樂果─┤次轉 勸修: 此是滅, 汝應證 │ 稱 二 諦 │ └三轉 作證: 此是滅, 我已證 │ 法 │ ┌初轉 示相: 此是道, 可修性 │ 輪 └道諦─樂因─┤次轉 勸修: 此是道, 汝應修 │ └三轉 作證: 此是道, 我已修 ┘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